天啟封印系列 > 伍:真 理 真 相 > 第 三 道 門

◇◇◇  第五章 真 理 真 相  ◇◇◇

第三節 第 三 道 門

摩西進會幕要與亞畏說話的時候,聽見法櫃的施恩座以上、兩基路伯中間有與他說話的聲音,就是亞畏與他說話。』(民七89)亞畏說的話就是真理,要聆聽真理就得通過三道門禁,才能進到最裡層的至聖所,在約櫃前領受聖言。第一道門禁是『上帝故意封印道成肉身的真義。究竟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還是全能永在的父降生來的?』答對了,就掀開第一道門簾邁進外院;第二道門禁是『因著十字架,聖經中出現了兩套截然不同的末日預言。究竟以色列終將在末日後建立永遠的天國?還是以色列在末期終將亡國滅族以償還殺害耶穌的血債,猶太人最後只剩下躲在境外西乃山上的七千餘民,與藏身在遠方東邊地極海島上的新約外邦教會餘民一同獲救進入千年王國?』答對了,就掀開第二道門簾跨進聖所;現就來叩關第三道門禁,答對才能掀開第三道門的幔子踏進至聖所,而第三道門禁與新約的福音內容有關。

加拉太教會是保羅首次海外宣教時建立的教會,但保羅離開後,就有人把另一套內容不同的福音帶進加拉太教會,並廣被會眾採納,保羅因此去信劈頭就責備他們說:『我驚訝你們這麼快離開那藉著基督的恩典呼召你們的,轉去別的福音。那並不是另一個福音,而是有些攪擾你們的人,想要更改基督的福音。』(加一6、7)。幾句話透露出初代教會不為人知的亂象。

保羅氣急敗壞在罵啥?原來當時有兩套福音流傳著,一套是耶穌受難前,門徒就已經在傳的『天國福音』;另一套是基督復活後呼召保羅去傳的『恩典福音』。但攪擾加拉太信徒的,可不是『天國福音』喔!而是把保羅傳的『恩典福音』拿來竄改的第三套假福音。底下就來把『天國福音』與『恩典福音』這兩套真福音,以及另一套山寨版的『假福音』徹底說個明白,因為當今信徒幾乎都不知道新約聖經中記載了三套福音這回事,以致分辨不出真理與假道,這是教會分裂兩千年的亂源。本節就來揭露此一真相以正本清源。(若加上《啟示錄第十四章6節》所記載的,末期中間新約得勝教會被提離世後,天使奉令傳的『永遠的福音』,則新約聖經中共出現四套內容不同的福音)

『佳音』意即『好消息』,由於華人偏愛『福』字,故翻成『福音』。要福音好消息做什麼用呢?人生在世,勞苦愁煩終日,死後還得去陰間服刑償債,何苦來哉!若希望霝魂得救安息豁免陰間刑罰,必須在生前守齊摩西法典裡六百多條的誡律規章,而犯一條就等同於犯眾條,所以上帝搖頭嘆息世上連一個無罪的義人也沒有(雅二10;羅三10)。

得救原本比登天還難,若此時上帝另闢蹊徑,讓人繞過律法的重重障礙,從別條路輕易進入祂的國度享霝魂永生,那麼這條新的得救捷徑,對於絕望氣餒的人而言,是不是天大的好消息呢?有幸聽聞這好消息的人是不是很有福氣呢?

被律法重軛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猶太選民,上帝為他們另闢蹊徑!西元30年左右,建立天國的先鋒施洗約翰與天國的君王耶穌基督先後出來傳揚好消息,共同呼籲猶太人:『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並在約旦河為人施洗除罪(約三22–26、四2),同時要求須『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三8)。這條得救捷徑就是『天國福音』。此刻距離西元40年,但以理預言的『七十個七年』滿足時世界末日天國建立,剩下不到十個年頭。

以簡單的水洗除罪取代血腥的獻祭遮罪,是天國福音的重大變革,不過『水洗禮』附有但書,即『要結出果子與悔改的心相稱』,因此水洗除罪後,若再觸犯律法依舊不能進天國,這是『水洗禮』的致命傷!既然受洗後,依舊無人能駕馭肉體,克制情慾不再犯罪,洗也白洗,那天國福音算什麼好消息啊!雖然施洗約翰與耶穌基督都在傳天國福音,都叫人信彌賽亞,也都講究行為必須結出好果子來,但兩人對行為的要求卻大相逕庭,這點有必要釐清。

施洗約翰要求猶太人受浸後,行為上仍須守六百多條摩西律法,才能在『七十個七年』滿足時安度末日進入天國。可想而知,下場是洗也白洗,因為沒有人不觸犯律法。不過施洗約翰只是為基督鋪路而已!正主兒耶穌一出場,馬上將天國福音的內容做了修正。

耶穌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太五17–19)耶穌如何成全律法呢?祂把超過六百條的摩西律法濃縮成兩條總綱,一條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亞畏你的上帝』,另一條是『愛人如己』,這兩條只講『愛』的誡命,稱之為『基督的律法』。耶穌強調祂並沒有廢掉律法,只要實踐基督愛的律法,就等同守全了全本摩西律法(太二十二37–40、加六2、羅十三8–10)。

看出施洗約翰與耶穌基督所傳的天國福音內容有所不同嗎?兩人雖都要求受洗後仍須在行為上守律法,但施洗約翰要求的是守繁瑣的摩西律法,這一來根本無人能如願進天國;耶穌基督則用兩條愛的誡律來成全所有律法,顯然,守基督律法兩條愛的誡命容易得多。

猶太人從聽聞天國福音、信而受洗到西元40年,是進入天國的觀察期,最後還得通過『山綿羊審判』才夠資格進入天國。這場進入天國前的審判按耶穌的規定,是審判猶太人是否對貧病飢寒、旅途、監獄中的弟兄,有付出實際的愛心與關懷行動(太二十五31–46)。所以『山綿羊審判』是在檢驗有無實踐基督的愛心律,而非檢驗有無遵行摩西的道德律。綜合來說,耶穌親傳的天國福音,其內容主要的特色有以下四項:

第一,永遠的天國乃上帝賜給以色列民族的獨有應許,與外邦人無關,故天國福音拯救的對象限定舊約的猶太人。耶穌差遣門徒出去傳天國福音時特別交代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馬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可見天國福音是針對純種的猶太人量身打造的,連混種的以色列人(撒馬利亞人)都被排除在外了,外邦人更別想沾到邊(太十5–7、十五24;弗二12)。基本上,天國福音是隸屬於十字架之前的舊約福音。

第二,猶太人必須相信且承認耶穌就是天國之君彌賽亞。

第三,信的人須下約旦河受洗除罪。

第四,信而受洗後,行為仍須符合基督頒布的兩條愛的誡律,只消實踐簡單的『愛仇敵(太五38–48)、饒恕人(太十八23–35)、體恤窮人』,而非遵行全本摩西律法,否則無人能在『七十個七年』滿足時通過『山綿羊審判』的檢驗進入天國。

上帝為舊約中人另闢一條得救捷徑,選民只要接納耶穌是他們的彌賽亞,並受『水洗禮』,接著繞過六百多條動輒得咎的摩西律法,只守兩條基督愛的律法,便可保證十年後進入天國。對猶太人而言,講究『愛』的天國福音絕對是天大的好消息,但選民卻不領情,於是發生了重大轉折!《馬太福音第十一章》記載,當施洗約翰被捕下獄,耶穌預知自己死期不遠,便嘆道:『天國被暴力迫害,強暴的人搶走它了。』也就是說,前來建立天國的前鋒與君王雙雙被剪除時,天國的應許便會生變,甚至連舊約也會作廢(亞十一9–11)!

保羅在《羅馬書第十一章29節》說:『上帝的恩賜與選召是不會反悔的。』(『反悔』有『改變心意、轉變態度』的意思)那麼祂又怎會廢除與以色列的西乃之約呢?要注意,第十一章前半是說上帝不反悔對以色列列祖的承諾,故在末期要徹底毀滅聖地、完全粉碎以色列勢力的行動中(但十二7、瑪四6、賽十22),上帝仍然為以色列全家保留七千餘種,好進入新世界重新繁衍再度遍滿全地,成就對亞伯拉罕的應許。所以即便上帝改變對選民的態度,在末期中要剪除以色列,但上帝仍留下七千活口,並未失信於亞伯拉罕!至於上帝真的廢除舊約、擱置天國計畫、取消天國福音了嗎?

所羅門王死後,以色列國分裂成由南邊兩支派組成的猶大王國,與北邊十支派組成的以色列王國。《以西結書第三十七章》記載『兩杖合一』的啟示,上帝吩咐以西結取來兩根木杖,一根叫『以法蓮』,象徵北國以色列十支派;另一根叫『猶大』,象徵南國猶大兩支派。上帝要以西結把這兩根木杖連接起來,象徵兩杖聯合成一杖。上帝啟示兩杖合一的當兒,北國十支派早已被亞述帝國擄至中亞一帶,分散在西域的各個游牧民族中。但上帝告訴以西結,祂要從列國中再度把以法蓮十支派領回故土與猶大兩支派重新聯合成一國,不再讓以色列分裂成南北兩國。同時上帝要與合一的新以色列國,訂立『平安的約、永遠的約』,約的內容是南北兩國合一同被一位牧人牧養,上帝要讓大衛(預表耶穌基督)永遠當以色列的王,選民要永遠生活在應許地,上帝要在他們中間永遠設立祂的聖所。以上說的正是天國福音與天國計畫。

然上帝啟示以西結『兩杖合一』不到百年,上帝反悔了!祂向另一位先知撒迦利亞揭露『兩杖折斷』的啟示。同樣是取兩根木杖,一根叫『恩寵』,象徵上帝在萬族中獨厚以色列一族,只跟以色列立約;另一根叫『聯合』,正是上帝要以西結把南北兩杖連接在一塊的那根合一的木杖。上帝要撒迦利亞折斷『恩寵』的杖,意謂上帝不再恩寵以色列,要廢除與以色列民族所立的聖約。接著再折斷『聯合』的木杖,意謂召回十支派共建永遠的天國之計畫生變,根本不會有『平安的約、永遠的約』了!

什麼時候折斷『恩寵』的杖,廢棄西乃舊約呢?上帝說:當三十塊銀子被丟在聖殿作為工價時!預表猶大將出賣耶穌的三十兩價銀丟進聖所的那一刻(太二十七5),舊約已不復存在了!按先知的預言,明明猶太人謀殺耶穌的那一天,歷史就揮別『兩杖合一』的舊劇本,改上演『兩杖折斷』的新戲碼了,但至今猶太人依舊編織著『兩杖合一』的白日夢,就連新約教會也隨之起舞,到底教會的牧人領袖是不識字呢,還是也被帕子遮避了耳目?抑或倒戈變節成了上帝的對頭呢?

施洗約翰被砍頭後,耶穌便知離死不遠,於是對門徒說祂也要被殺,三天後復活,並授意大弟子彼得準備接棒建立教會,嚴禁門徒再向猶太人宣揚祂是基督,且不再公開行任何神蹟,開始大肆抨擊選民的罪孽(太十六4、18–21)。耶穌這一連串前後不一的反常言行,正為實現以賽亞預言『基督要成為外邦人的光,施行救恩直到地極』做準備(賽四十九6)。

原本耶穌足不出聖地,只向猶太人傳天國福音,將外邦人摒棄在聖約與救恩外。如今耶穌反過來說:『喜筵已經齊備,只是被邀請的人不配。所以你們要往城門口大馬路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筵。』(太二十二8、9原文)就是在昭告天下,祂的身分已從『猶太人的王』轉變成『外邦人的光』,窄門小路的舊約天國福音已裁撤,另個外邦教會計畫,另套寬門大路的新約恩典福音已登場接手。十字架掀起翻天覆地的改變,原本應許給猶太人的地上實體天國遭擱置,換成肉眼看不見的虛擬國度成就在新約外邦信徒的心裡(路十七20、21)。

兩千年來,大家以為《四福音書》記載的是同一套福音,其實不然!耶穌傳道三年多,先後傳了兩套『對象、內容、應許』截然不同的福音。祂先傳『不光要信也要愛與饒恕才能進天國』的天國福音,內容記載在馬太、馬可、路加所著的三本『符類福音書』中,如『登山寶訓(太五–七)』與『平原寶訓(路六20–49)』。施洗約翰被殺後,耶穌轉傳第二套『只要信就能上天堂享永生』的恩典福音,內容記載在第四本的《約翰福音書》中。

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這句話是耶穌差遣門徒傳天國福音時說的,由於剩沒幾年就西元40年天國建立,耶穌囑咐門徒只消在以色列境內向純種猶太人傳。那為何耶穌在《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14節》卻說:『這天國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族做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這兩種記載豈不衝突?同一件事,《馬可福音第十三章10節》只說:『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族』。依此推論,是馬太搞不清楚福音分兩套,天國福音只傳給猶太人,要傳給萬族的是另一套恩典福音,而《馬太福音》誤把馮京當馬涼。雖然首批領受恩典福音的是猶太人,但新酒不能裝在舊皮袋裡,恩典福音本就是專為不在律法之下的外邦人設的,殺耶穌的兇手並不配得(徒十三46)。

以上兩套福音皆是耶穌親傳的純正福音,以十字架為分水嶺,須謹守『新舊不能相容並存』的原則。耶穌在《馬可福音第二章22節》告誡說:『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恐怕酒把皮袋裂開,酒和皮袋就都壞了;唯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這話實有雙重意涵。首先『新酒不能裝在舊皮袋裡』暗喻新約恩典福音並不適用於固守律法的舊約猶太人身上。

保羅傳道之初,曾懷抱著『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不分自主的或為奴的,不分男或女,在基督裡同歸於一』的理想(加三28)。後來證實在當時那是遙不可及的夢幻,因猶太教徒群起攻擊不講律法的恩典福音。即便猶太人信了耶穌,也依舊眷戀祖宗家法,連跟外邦信徒都不敢同桌吃飯了,還奢望兩造合一嗎?把只講信心不要求行為的新約恩典福音,傳給背負律法包袱的舊約猶太人,必出大亂子!看下去就明白,初代教會分裂的根源就在於此。

既然『新舊不能相容』,那麼就讓猶太人仍舊信舊約天國福音,外邦人信新約恩典福音,各信各的,只要相安無事就好,反正兩套福音都是耶穌親傳的嘛!但這也行不通,因『酒與皮袋』比喻的第二重意涵是『新舊不得並存』。天國福音當道時,沒有恩典福音;恩典福音當道時,天國福音必須退場,原則上,每個時代只啟用一套福音。保羅在《羅馬書第十一章》『橄欖樹的奧秘』裡,清楚說明這個規律。上帝須先將象徵舊約猶太教的本橄欖枝條砍下丟棄,才能接上象徵新約外邦教會的野橄欖枝條。雖然外邦人得救的數額填滿後,上帝還要撤走野橄欖枝條,把丟棄的本橄欖枝條重新接回,但最終能得救的猶太人寥寥無幾。當祭司長代表全民族宣示只承認羅馬凱撒大帝為猶太人的王,極力呼籲除掉耶穌時,形同全民族背棄天國之君(約十九14–16)。故天國已被暴力所奪,天國福音自然也不存在了!所以斷沒有今天的猶太人就信天國福音,外邦人就信恩典福音,大家各取所需這回事!

新舊兩套福音除了在領受對象、傳播範圍、登場時間不同外,天國福音應許的是建造在地上的永遠國度,連帶陰間的刑罰也是無期徒刑。而恩典福音應許的是永恆的天堂,陰間改為有期徒刑且亡魂有福音可聽信悔改,這是十字架帶給本無盼望的死人一項革命性的赦罪救恩;另,上帝賜給恩典福音一項前所未有的特別禮物,致使兩套福音在洗禮上出現極大的差異。天國福音採『水洗除罪』,洗後若未遵行基督兩條愛的誡命,除罪功效會消失。但上帝為恩典福音預備的是救恩永固的『霝洗重生』。

『重生』並非上帝要把我們身體裡老舊的霝魂給抽掉,換一個新的霝魂進來,而是決志離棄偶像只信耶穌基督的救贖那刻,應許的聖霝便『內住』到我們裡頭,親自用純淨的生命河水沖刷洗滌污穢不堪的霝魂,使之潔白如新,這步驟就叫『聖霝的洗』,簡稱『霝洗』,也稱『重生的洗』(多三5)。舊約天國福音的洗禮,是人用屬地的約旦河水施洗;新約恩典福音的洗禮,則由聖霝親自用屬天的生命河水施洗,兩者等級待遇天差地遠(約一33)。

由於我們的霝魂被聖霝洗淨後,並沒有馬上接回天家,還暫時留置在原來的身體裡,為避免洗淨的霝魂又被取死敗壞的肉體玷汙,以致聖霝白洗了,聖霝必須立即進行下一個步驟,就是給洗淨的霝魂蓋上基督的印鑑封條,表明重生霝魂的產權已歸屬付重價買贖的基督所有,只是暫時寄放在原先的身體裡,從此老我肉體的犯行不干新生霝魂的事了!這步驟稱為『聖霝封印』(聖經譯成聖霝印記),這是確保耶穌拍胸脯保證『一個也不失落』的豪語不致跳票的保險措施(約六39)。

所謂『聖霝重生』實包含『聖霝洗淨霝魂』與『聖霝封印霝魂』兩道工序。直到在世的日子滿足斷氣身亡,聖霝才『解除封印』(聖經譯成肉體得贖),帶著重生的霝魂飛返天家。重生洗淨的霝魂,若沒有被聖霝蓋印封存,把新霝魂與老肉體的關係一刀切割的話,勢必又會落入無人得救的窘境。這一來,基督就白死了!聖霝就白洗了!我們就白信了!上帝不就被譏成是個有辦法帶人出埃及,卻沒本事把入帶進應許地的上帝了嗎?

新約獨門的『聖霝封印』真理,事關上帝的顏面,竟然給湮沒了!雖然神學隻字未提,好在原文聖經還保留線索可追尋。保羅在書信裡多處提到『聖霝封印』,例如:《以弗所書第一章13節》原文是說:『在基督裡,你們聽見真理的道,就是叫你們得救恩的福音;在基督裡,你們信靠聖霝封印的神聖應許。』也就是說,上帝在基督裡賜給新約信徒兩大各有妙用的奇異恩典。這段經文是新約恩典福音最完整的敘述,重要性不可言喻!

第一項新約恩典是『基督代贖的救恩福音』。既稱代贖,自然不必人出力,否則就不叫恩典了!凡聽信十架代贖福音的人,就立即因信稱義霝洗重生,完全不必檢驗行為就得救。反觀舊約的天國福音,信而受洗後尚須觀察個幾年,看有無實踐兩條基督愛的律法,最後還得經過『山綿羊審判』檢驗過關才得救進天國;但新約的十架代贖福音建立在恩典上,強調一信就享永生,不經審判、不被定罪,馬上出死入生,完全沒有觀察期,這才是如假包換的恩典(約五24)。但長久以來,天國福音與恩典福音的經文總被混為一談,因此產生信耶穌後還要觀察行為得失、還要通過審判才能上天堂的錯覺。凡聽信基督十架恩典福音就立即重生得救,但直到離世前如何保有救恩,就須借助另一項恩典了。

第二項新約恩典是『聖霝封印的神聖應許』。凡因信稱義的重生霝魂就立刻被聖霝蓋印封存,從此不再受老我肉體的犯行牽連拖累,可確保霝魂的救恩永固,即所謂的『一次得救(第一項基督代贖的恩典),永遠得救(第二項聖霝封印的恩典)』。但令人錯愕的是,絕大多數自詡是因信稱義的擁護者,卻十分反對『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講法,打死也不願相信有如此便宜的好事!這是因為他們領受的是跛腳福音的緣故,只知『十架代贖』的道理,卻對『聖霝封印』的應許一無所知。加上受到天國福音須檢驗行為、須經過審判的影響,才會主張重生後若行為不良,仍會失去救恩。如此一來,得救的關鍵又變回由人的行為好壞來決定,這是對耶穌在十字架上拚盡最後一口氣喊『成了』的最大侮辱,彷彿嗆說:『成不成不是祢說了算,還得看我的表現才成。』

保羅深諳『聖霝封印』的真諦,故他在《羅馬書第七、八章》中雖然常常哀嘆意志不堅、肉體軟弱、老被罪惡牽著鼻子走,但卻慶幸『在基督裡不會被定罪』。他深信『上帝在基督裡已賜下聖霝封印的神聖應許』,從此肉體犯行由肉體自擔刑責,不關重生霝魂的事,因為信徒霝魂的產權已轉移歸基督所有!重生後,外面的身體仍是你,裡面的霝魂不再是你!千萬不可為了鞭策信徒追求聖潔,或擔心信徒知道永遠得救的真相會縱情聲色,便竄改真理恫嚇說救恩會失去。因追求敬虔的動力,不是出於畏懼,而是自發性對上帝之愛的反饋。

西乃舊約規定,上帝追討罪從父到子,咒詛可達三四代。但先知耶利米預言,基督來建立天國時會與以色列另立新約,屆時咒詛不再父遺傳子,改由個人自擔己罪(耶三十一29–33)。但猶太人欲殺基督,基督便更換立約的對象,祂改與外邦萬族立新約,更加碼兩項奇異恩典是舊約與天國福音所沒有的福祉。一項是『十架代贖的福音』,一信就霝洗重生上天堂(遠勝於原先應許的天國只有在地上);另一項是『聖霝封印的應許』,從此罪不再肉體禍延霝魂,肉體自擔己罪,毫不影響重生的霝魂,以確保救恩穩固(遠勝於天國的應許是父的罪不再遺傳給子)。

『聖霝封印』將老我肉體與重生霝魂區隔開來,從此,信徒的肉體適用『罪和死亡的律』,信徒的霝魂則援引『生命聖霝的律』。肉體終究難逃一死,霝魂則享永生不朽(羅七22–24,八1–2、9–10)。唯獨最末代的得勝者,因肉體也被父名蓋印封存(啟七2),才免嘗死味活活被提升天,是最特殊的一群人;保羅為何敢在《哥林多前書第五章》說那位行為乖張至極、比外邦人還禽獸不如的亂倫弟兄,他的霝魂還能得救呢?無非是根據『聖霝封印』這項無比珍貴的新約恩典應許說的。

『聖霝封印』這項真理遺失已久,明白《羅馬書第十五章》記載的一件事,則有助於理解『聖霝封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耶路撒冷鬧嚴重飢荒,保羅在海外教會發動募捐,他將善款收齊後,採取了兩項措施,以確保捐款能夠如數地運抵耶路撒冷『安全交付』在災民手中。首先,保羅先將錢袋烙印密封起來,保證途中不致被人動手腳。接著,他親自押送,不讓錢袋離開他的視線。如此費心安排就是為了確保善款不致中途失落,而『聖霝封印』正是這個雙重保險的概念。《28節》翻成『安全交付』的字,原文即『做記號、蓋印、封好』,也就是『封印』的意思,與《以弗所書第一章13節》的『聖霝封印』是同一個字。

上帝大費周章降世為人,又付上痛苦死亡的天大代價,為確保重價買贖的霝魂不致中途失落,祂勢必採取確保產權的雙重保險措施。首先,聖霝為重生霝魂烙上基督的印記,為買贖的霝魂封印。接著,聖霝片刻不離地緊盯著霝魂,直到大限日才解除封印,把霝魂帶回天家交給天父,真正做到『得救在人所不能,在上帝凡事都能』的地步。真的不要懷疑,上帝在基督裡已賜下『十架代贖福音』與『聖霝封印應許』的雙重恩典給新約信徒,除了離道叛教毀約回去拜偶像外,斷不會因為肉體在道德行為上跌足失腳而導致霝魂失去救恩。『因信基督代贖立即重生,因靠聖霝封印永遠得救!』是基督與聖霝共同起草頒布的新約憲章,絕對穩固牢靠。

《以弗所書第二章8節原文》:『你們被拯救是因著恩典、藉由信,並不是出於你們(的行為),而是上帝的禮物。』上帝把霝魂得救當禮物送給相信的人,雖說不檢驗道德行為,但可別誤以為信徒就可以放縱情慾為所欲為,因上帝管教之手必不怠惰。況且行為仍關乎擺在上帝家中的地位,若想當個得勝的貴重器皿,而非僅僅得救的卑賤器皿,就當潔身自愛。

《腓立比書第二章12節》:『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這句經文似乎在告訴人,得救並不如上文說得那麼輕鬆容易,反倒要時時刻刻戒慎恐懼,戰戰兢兢地約束老我,以防失去救恩。但保羅說這話,其實是在叮嚀信徒,要格外小心分辨假教師所傳的假福音,以防霝魂的救恩受到虧損,而不是說道德上的跌倒會失去救恩;至於《加拉太書第五章21節》與《哥林多前書第六章10節》列舉了諸多道德上的罪行,並說:『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上帝的國』,乍看之下也常令人誤以為信徒的道德行為會影響救恩。其實句中『承受上帝的國』原意是『繼承上帝國的王位統治權』,此乃給得勝者的獎賞(並非得救者的賞賜)。顯然,得救本乎恩典,不看道德行為,但得勝就要檢驗道德行為了。

關於『聖霝封印』的其他經文,可參閱《羅馬書第八章23節原文》:『我們擁有聖霝初結的果子(指重生的霝魂)在身體裡不住地嘆息,熱切等候解除封印,被領回天上得著兒子的名分。』意思是我們重生洗淨的霝魂,住在取死敗壞的身體裡不斷地嘆息,巴不得快快解除封印脱去這身臭皮囊,讓聖潔的霝魂回到天家當上帝的兒子去;《以弗所書第四章30節原文》:『不要使聖霝悲傷,你們被聖霝封印直到解除封印的日子。』說的正是重生到離世這段期間,雖然霝魂被封印,保證至終定能得救,但仍要體貼聖霝,勿放縱肉體情慾令聖霝憂傷;《哥林多後書第一章21、22節原文》:『上帝把我們封印,且賜聖霝在我們裡面做為訂金。』意思是聖霝封印我們的霝魂後並未離去,祂住下來陪伴我們的霝魂,儼然成為上帝聘我們為妻的訂金信物。

從以上的經文可整理出上帝在新約時代拯救霝魂的一套標準程序來。首先,道成肉身在兩千年前上十字架,一次性付足了贖金,預先買下預定數量的霝魂(十架代贖)。接著聖霝徹底洗淨願意相信的霝魂(霝洗重生),同時蓋印封存重生霝魂寄放在原來的身體裡(聖霝封印)。聖霝留下來陪伴重生的霝魂(聖霝內住),直到身亡時才提領霝魂返回天家(解除封印)。

耶穌先傳的那套『要信也要愛人、饒恕人』的天國福音,在猶太人拒絕接受耶穌是彌賽亞且殺害祂時,按著撒迦利亞的『兩杖折斷』預言,上帝當下已然廢掉舊約另立新約、擱置天國計畫另頒教會計畫、中止天國福音另傳一套『只要信不看行為』的恩典福音,給本不在律法之下、在上帝諸約以外的外邦人。進入新約時代後,若有人還在高舉舊約、提倡建立天國、傳揚天國福音,只能說無知,因不知那些已經過時無用了!然無知並不是大罪,但若傳揚的既不是新約的恩典福音,也不是舊約的天國福音,而是自創的不倫不類的『假福音』的話,按保羅的說法,那人就該被閹割、該被咒詛,是極嚴重的罪行(加一8、9;五12)!

釐清了耶穌親傳的舊約天國福音與新約恩典福音的差別後,就要來深究擾亂初代教會的第三套假福音是怎麼產生的?《使徒行傳第一章》記載,耶穌復活後還在世上同門徒生活四十天,這段期間,祂跟門徒講述上帝國的事,而非天國的事(3節),這兩者有何不同呢?『天國』是從天上下來的彌賽亞要來復興地上的以色列國,故建立天國與復興以色列國是同一件事;『上帝國』則是上帝權能統治的國度,在永恆裡指全宇宙,在當下則是指聖霝的居所新約教會。由於耶穌早已表明,天國已經被暴力搶奪去了,既然沒有天國了,何來復興以色列國呢?故門徒問耶穌說:『祢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個時候嗎?』耶穌並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接著,耶穌交代門徒說:『聖霝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做我的見證人。』(8節)這就更明顯了,因耶穌之前差派門徒傳天國福音時,侷限在以色列境內向純種猶太人傳而已,如今卻吩咐不單要向混種的撒馬利亞人傳,也要走到地極向普天下的外邦異教徒傳。故十字架之後的新約時代,要傳的上帝國福音是傳給普世人的恩典福音,絕非只傳給猶太民族的天國福音。

只要查考耶穌升天後,彼得開始向城內猶太人傳講的福音內容,便可一目了然所傳的絕非天國福音!在彼得帶領三千人、五千人歸信受洗的那兩場慷慨激昂的講道中,隻字未提守律法行為,只強調『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可以靠著得救;凡求告耶穌的名,就必得救,也必領受所賜的聖霝。』(徒二21、38;四12),這正是新約時代最原始正宗的恩典福音,只要信耶穌基督的名,就當下立即霝洗重生得救,沒有附加行為條件,也不經審判,與天國福音尚須守基督兩條愛的誡律,並通過『山綿羊審判』才能得救完全不一樣。

新酒真的不能裝在舊皮袋裡,雖然彼得傳的恩典福音內容正確,但首批猶太信徒就只窩在耶路撒冷,只向城內的同胞傳,並組織凡物公用的『人民公社』,把耶穌囑咐的『福音要傳出城直到地極』的命令拋諸腦後。他們兀自幻想著耶穌升天馬上就會回來,人人期待不嘗死味就能親眼見到基督再臨,於西元40年建立天國,渾然不知應許給猶太人的天國早已廢止的事實。使徒們也繼續沿用施洗約翰的『水洗禮』,做為進入新約教會的洗禮,並未採用耶穌親傳的『洗腳禮』。也就是說,初代教會打一開始就把恩典福音當天國福音在傳,內容雖然無誤,儀軌卻仍沿用舊習。

施洗約翰傳天國福音給猶太人,首開『水洗禮』之先例。接著耶穌基督也出來傳天國福音,但祂並不為猶太人施洗,而由門徒在約旦河為人施洗(約四2)。為什麼耶穌不為人行『水洗禮』呢?因為耶穌預知受膏君會被剪除,天國會被擱置,天國福音會被恩典福音取代,祂降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延續施洗約翰的約旦河洗禮,而是要開創用聖霝為人施洗除罪的新紀元。不過初代使徒是冬烘腦袋,很難從天國福音過渡到恩典福音,依舊執著於過往經驗,把人帶到河裡施洗。只有保羅真正明白新約的洗禮,是聖霝親自為人施以重生的洗,因此保羅很少替人用水施洗(徒一5、林前一14–17)。

耶穌受難前的最後晚餐裡,祂親自示範新約教會的兩大聖禮,一是『聖餐禮』,一是『洗腳禮』,並囑咐門徒遵行。大家不可不知,目前教會現行的洗禮,無論是採灑水、滴水,或全浸的方式,其實只是複製施洗約翰的洗禮罷了,而那是舊約天國福音的洗禮方式!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約十三10)意謂因信稱義領受那肉眼看不見的聖霝重生的洗之後,還須在眾人見證下進行『洗腳禮』,以示加入新約教會與基督、與眾肢體聯結成一體。

可以這麼說,肉眼可見的『洗腳禮』,是用來加入肉眼可見的地方教會之入會禮;肉眼不可見的『霝洗』,是用來加入肉眼不可見的宇宙普世大教會之入會禮。透過『霝洗』,兩千年來同受一霝的重生信徒共同組成跨越時空的宇宙普世大教會,基督是頭,宇宙普世大教會是身體;透過耶穌親自示範的『洗腳禮』,弟兄姐妹被接納進入地方教會共同生活敬拜。然不可不知,真正能讓人得救的是『霝洗』,而非『洗腳禮』。若沒有『霝洗』,光行『洗腳禮』並無益處;若有『霝洗』,雖行過時的舊約水洗禮,也不致影響霝魂得救。只是耶穌既然規定以『洗腳禮』作為新約的入會禮,我們就應當遵照吩咐,理當盡諸般的義。

耶穌親設『聖餐禮』與『洗腳禮』,還有一個重大的意義。這兩大新約聖禮正是聖霝按立新約祭司的就職禮。西乃律法規定,舊約祭司每逢安息日,要穿上聖衣在聖所的陳設桌前,撤下舊餅舊杯,換上新餅新杯。撤下的餅與杯屬至聖物,須由聖衣祭司吃喝下肚,以記念上帝與以色列十二支派所立的聖約(利二十四5–9)。新約因信稱義重生信徒,已蒙聖霝帶著基督寶血洗淨如雪,猶如穿上潔白細麻布的聖衣祭司般。當聚會時信徒同桌吃餅喝杯,正是在履行祭司記念聖約的天職,故守聖餐時要念誦『這是基督的身體,為我們擘開的,我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祂;這杯是用基督的血所立的新約,我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祂;我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基督的死,直等到祂再來。』(林前十一24–26

律法嚴格規定,祭司進入會幕開始事奉前,必須先下到外院的銅盆裡洗滌手腳,違令者必須處死,這是一條約束祭司非常嚴厲的法規(出三十17–21)。耶穌在最後晚餐端出水盆替門徒洗腳,並囑咐門徒要以祂為榜樣替人洗腳,除了昭示『彼此相愛、大服事小』的命令外(約十三14、15;可十43–45),也帶有被按立的新約祭司可以開始在上帝的家中事奉的意義。嚴格說來,必須決志信仰基督後才能守聖餐,必須行洗腳禮後才能在教會中事奉。

耶穌基督設立的新約洗禮,除了憑信心領受肉眼看不見的『霝洗』,再公開舉行『洗腳禮』以見證外,施洗約翰還說耶穌基督來要開『火洗』之先河(太三11)。不過,『火洗』這門新約獨門真理也早已在歷史長河中被扭曲淹沒了。施洗約翰其實已把『霝洗』與『火洗』解釋得很清楚,『霝洗』是為有價值的『麥子』預備的,也就是為活著就信的重生者預備;『火洗』則是為無價值的『糠秕』預備的,亦即是為活著不信而下陰間被火燒的亡魂預備(太三12)。在天國福音裡,陰間死人受永刑,毫無翻身的機會,但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恩典福音改變了他們的命運。新約時代的陰間已不再是永遠的刑場,變成是『經火煉淨』的教化場,為本無指望的死人帶來生機,刑場換成是火湖。

雖然《彼得前書第三章19節》已白紙黑字記載耶穌下陰間時曾向亡魂傳福音,《彼得前書第四章6節》又再度聲明死人也有福音可聽,但神學無視這個事實,講台也隻字不提,以致『活者不信,死後沒機會』的錯誤觀念深植人心,昧於十字架不只救活人、也救死人的真理。而『火洗』一詞也逐漸被靈恩派扭曲為『被火澆灌得恩賜能力』。

彼得率領的耶路撒冷使徒團隊並未奉行『大使命』,把福音傳出城給異邦萬族,卻天天窩在城內、蹲在殿裡刨挖猶太教的牆腳長達七年,終致遭到反噬!猶太教徒指控司提反踐踏聖殿並煽動人不守摩西律法,群情激憤地將司提反活活打死。西元40年,教會沒盼到耶穌再臨建立天國,反迎來大逼迫。除了使徒留守耶路撒冷總會外,其餘門徒分散在以色列境內各地,傳福音建立堂會。

既然初代教會偏行己路,上帝只好攪動窩巢以極端手段迫使福音傳出城去,一下子教會遍布猶太地與撒馬利亞地,不過還是僅向猶太教徒傳,並未向異教徒傳。七執事中的腓利向衣索匹亞的太監傳福音施洗(徒八),那位外邦人其實是皈依猶太教的黑猶(所羅門王與示巴女王的後代);彼得曾到羅馬軍官哥尼流家中傳福音施洗,這位外邦人也早已皈依猶太教(徒十)。在猶太本位主義作祟下,初代使徒一開始並不願將寶貴的因信稱義信息傳給外邦異教徒,把恩典福音當成天國福音在傳,只向以色列境內的猶太同胞傳。

原本耶穌欽點大弟子彼得擔任新約教會使徒團隊的首席,但司提反殉道後,彼得、約翰等重量級元老領袖紛紛被外放到各個地方堂會巡迴視察,教會領導層出現重大變革。坐鎮耶路撒冷中央總會的最高領導人,由彼得悄悄換成新崛起的雅各,他以『御弟』的身分總攬會務。

『使徒』一職,本是基督設立的新約教會最高領袖(路六13、林前十二28),現為了讓從沒跟過耶穌,並非耶穌欽點的十二使徒之一的雅各,能順利坐上教會最高領導位置,其黨羽竟然破壞體制,增設『公義者』頭銜授予雅各,使他的權位高過眾使徒。在先知以賽亞『西山東島末日方舟』的預言裡,東方地極海島上的剩餘之民,要高聲歡唱『榮耀歸於公義者』(賽二十四16),而配稱『公義者』的正是亞畏上帝,雅各黨羽竟把這個神聖的稱謂冠在『御弟』頭上,這不是造神,什麼才是造神啊!在『聖母』還沒成氣候前,『御弟』已迫不及待粉墨登場。耶穌早預知這等造神陋習會入侵祂的教會,故在人前屢屢對馬利亞與弟弟們不假辭色(太十二46–50)。

彼得領導教會那七年,只侷限在聖城內發展,教勢容易控管。但雅各接任時,教會已遍布全聖地,外派巡迴各地牧養的使徒與傳道人,都須領有耶路撒冷中央總會發給的『薦信』(林後三1),有如今天的證照制度。如此一來,教牧工人在外服事一段時間後,都須定期回到耶城總會向雅各報告事工進展。雅各也派出爪牙遊走各處堂會監督會務運作,像彼得傳福音給外邦人哥尼流並在他家吃飯的情報,馬上就有耳目回報給總會,待彼得回到耶路撒冷時,一群雅各黨羽早就摩拳擦掌等在那裡要修理他(徒十一2、3)。

彼得向外邦人傳福音,和外邦信徒同桌吃喝,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為何要受責難呢?難不成同感一霝的猶太信徒與外邦信徒守聖餐時,不能同擘一餅、共飲一杯嗎?原來換雅各掌舵後,福音內容做了修訂。雅各一黨認為,彼得所傳的恩典福音只要求信,完全不講律法,嚴重牴觸猶太社群的傳統價值,教會之所以惹動猶太教全面迫害,皆因彼得的路線有誤,因此彼得須為司提反的死及教會無法繼續在聖城內發展負全責(似乎忘了掙得城外大片江山是拜逼迫所賜)。由於初代教會的首批成員,清一色是守慣律法的猶太人,雅各在信心恩典外增添律法行為的主張深獲眾人支持,加上他頂著神聖血統的特殊身分,彼得迫於無奈只得交出位子,和約翰一起被外放到撒瑪利亞,從此遠離權力核心,中央由雅各一人乾綱獨斷。

雅各修正彼得衝撞律法的路線,改採與猶太教修好共存的政策,而妥協之處便是改喊『不光要信,也要遵行摩西律法』,並要求行割禮、守安息日、過猶太節期(徒十五1;二十一20、21)。由於摩西律法視外邦人為不潔的族類,禁止猶太聖民和外邦人同桌吃飯,彼得便因此觸法挨轟。以致後來在安提阿教會,發生一竿教會元老本與外邦信徒同桌吃飯,聽聞雅各門人到來,大夥嚇得猶如老鼠見著貓似的,紛紛離席與外邦信徒劃清界線,保羅見狀暴跳如雷,厲聲譴責此一撕裂基督身體的荒唐行徑(加二11–13)。雅各一黨挾律法作威作福,可見一斑。

大家看出端倪否?耶穌傳天國福音時,已將全本摩西律法濃縮成兩條愛的誡律,只要守這兩條基督的律法就成全了六百條摩西律法,使得救從不可能變為可能;及至受難的日子近時,耶穌再傳恩典福音,只要求信祂的名就得永生,完全不附加任何行為條件。顯然,在得救這事上,上帝採取逐步寬鬆的做法。但雅各卻開倒車,他並不是叫信徒回去守易行的基督律法,而是去守根本不可能守的摩西律法。

雅各說:『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單是因著信。』(雅二24)更強調:『凡遵守全部律法的,只要在一條上跌倒,就是犯了眾條。』(雅二10)導致信耶穌後依舊動輒得咎,根本無人能享救恩!當初不正因為無法守全摩西律法靠行為成義,才須仰仗基督的十架代贖恩典憑信心稱義嗎?現在倒好,又把信徒推回死胡同,干罪尋死去。可見雅各一黨主張的『行為稱義』,既非天國福音,亦非恩典福音,而是為了怕被逼迫,只一味討好猶太人而竄改新約真理的假福音,說是撒但的道理一點也不為過!雅各一黨的獨裁專制,與《雅各書》的錯謬論證,嚴重戕害初代教會,在下一節會有更多的論述。

現在你當明白,新約聖經中記載了:天國福音(要信也要守愛心律)、恩典福音(只要信不看行為)、假福音(要信也要守道德律),這三套福音的內容相互牴觸,卻又同時存在聖經中,其中只有恩典福音是新約的真理,天國福音則是過時無用的舊約門路,假福音不外是瞎子領瞎子,一同跌倒的異端假道。你只有正確選擇新約的恩典福音,才能憑信心通過至聖所的幔子進到約櫃前。

 

東方 。 地極 。 海島 。台灣方舟 ∣ 財團法人東台方舟基金會
累計瀏覽人次  歡迎入內瀏覽採用不需同意。轉載煩請註明出處.
© Copyright 2012 台灣方舟 JAHWEH.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