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方舟系列 > 黑潮方舟 >逃為上策

◇◇◇  第二章  逃 為 上 策  ◇◇◇

第一節 觀兆走避  第二節 留下餘種  第三節 以退為進

                              ※   ※  觀 兆 走 避  ※   ※

很多人會意氣風發自信滿滿地說:『在我的字典裡,沒有逃這個字!』一副隨時準備殉道的氣魄。雖然一心慷慨就義的勇氣可嘉,但在某些情況下,忍辱走避反倒是最睿智的選擇!尤其是肩負崇高的使命時,就絕不可輕言犧牲。《聖經》中許多知名的人物,都有逃命的經驗,有些還是上帝催促他們逃的。

當以掃被怨恨矇蔽理智,放話等父親臨終後就要手刃弟弟雅各時,作母親的為避免『該隱殺弟』的鬩牆憾事重演,囑咐雅各速速逃往哈蘭的母舅家,等以掃氣消後再回來。利百加明智之舉適時化解了一場『日喪二子』的危機(創廿七41~45)。

雅各的一生都在逃,但懂得依靠上帝的他愈逃愈興旺。年輕時他隻身從迦南父家逃到哈蘭舅家,一無所有的他只能幫舅舅牧羊,日後舅舅變成了他的岳父。壯年時他又從岳家逃回老家,攜回成群的妻妾兒女僕役牲口(創卅一20、21)。老年時他又為了躲避饑荒逃到埃及,投靠失而復得的愛子約瑟,並蒙法老接見,賜他全埃及最肥沃的土地做為產業。

一輩子在逃的雅各也有不逃的時候,他在雅博渡口遇見整隊的天使時,非但沒逃還起身迎戰,跟天使摔跤一整夜,終至天使豎白旗認輸(創卅二22~28)。別笑雅各老在逃,一旦他不逃的時候,連天使都俯首臣服。雅各原本擔心多年後的哥哥依舊氣憤難消,不料兩人重逢時,哥哥主動跑向他,真情流露地相擁問候。可見碰到人在氣頭上時,還是明智地迴避一下,待對方氣消後才有可能圓滿地解決問題。

約瑟也得乃父真傳,一招『金蟬脫殼』硬是逃出淫婦的掌心(創卅九11、12),雖被淫婦誣衊而身陷囹圄,後來卻平步青雲當了一國宰相。在約瑟的庇蔭下,以色列這初入埃及不過寥寥七十人的小家族,四百年後茁壯成百萬人的龐大民族。雅各與約瑟若不逃來逃去,這些能成就嗎?

雅各的後代還有個以逃出名的大人物——摩西,當他還在襁褓時,母親就設法讓他逃脫法老滅絕希伯來男嬰的惡毒計劃。四十歲時,法老欲殺摩西,倘若摩西沒有逃到米甸與羊為伍隱遁四十載,日後如何能將雅各十二支派百萬族人領出埃及呢?

掃羅王三番兩次要殺大衛,大衛只好東躲西藏,甚至遠走國外才讓掃羅放棄追殺的念頭(撒上廿七1~4)。前一刻才在迦密山上施展火從天降神蹟,風風光光誅殺幾百個假先知的以利亞,馬上得狼狽地亡命天涯,窩在西乃山的一處山洞裡躲避殺身之禍。

論到《傳道書》,大家最熟悉的經句,莫過於『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將之延伸加進『逃有時、不逃有時』,似乎還蠻貼切的!耶穌一降生就在逃,因希律王要殺祂,所以天使在夢中向約瑟顯現說:『起來帶著聖嬰和她母親馬利亞逃到埃及去,留在那裏直到我再指示你』。希律死後,天使再度在夢中向埃及地的約瑟顯現說:『起來帶著聖嬰和她母親馬利亞回以色列地去』(太二13、19~21)。
及長,耶穌為了要在預定的時刻,符合諸先知的預言,以及律法條文的要求,以完成救贖全人類的超凡事工,不得不屢次在群情激憤下逃遁躲藏以對(約八59、十39)。預定受難的時刻終於到來,祂不逃了,如待宰羔羊般靜默就範。原來,耶穌是為了捱到最具價值的那一刻才屢番躲逃的。

門徒接受差遣出外傳福音面對逼迫時,耶穌可不是要他們乖乖束手就擒引頸就戮,祂吩咐說:『有人在這城裡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去。』當然也有逃不掉的時候,那就慷慨就義至死忠心吧!因祂又說:『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太十23、39)。別動不動就嚷著要殉道,應先試著逃,果真逃不掉,才灑脫地揮揮衣袖說:『死就死罷!』(斯四16)。尤其是身處『末世』的基督徒,更應明白『逃為上策,死殉為次』的道理。

末代信徒之命運,有被預定要悲壯殉道的,一如使徒老約翰所見『七印』之第五印『大逼迫』的異象裡,祭壇下那批歷代殉道者的霝魂。他們不住地向上帝發聲,希望上帝能儘速審判世人,早日替他們伸冤報仇。但上帝要他們稍安勿躁,再多等一會兒(啟六9~11)。究竟上帝在磨蹭什麼呢?原文直譯作『等到那些與他們同作僕人和弟兄的,像他們一樣將要被殺湊滿了數目的時候。』原來上帝是在等湊足殉道者的數目後,才會對這邪惡的世代進行審判!言下之意,誰會殉道,有多少人須殉道,名單與數額早就預定好了。

同理,誰會好命到逼迫災殃發動前,就先一步蒙主寵召,提前回天家享福呢?誰又會幸運捱過第五印『大逼迫』,於第七印時獲蓋『亞畏‧耶穌』父名印記,接著逃進十二處避難所躲避『七號』天災鬼禍,待第七號最末隻號筒吹響時再活活被提榮耀昇天呢?誰又沒被提遭撇下,得在最後三年半的『七碗大災難』期間躲進『西山東島末日方舟』,保存健康有用的肉身活著進入千禧國度作優生品種呢?以上各項配額有多少人其實也早就預定好了。

雖然上帝已預定,但我們卻無法預知,所以在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被預定要以死來湊足數,還是被安排要活著被提升天當兵,或是留下來為新世界作種的情況下,先逃再說!這是基督的命令。若天意註定該殉道的,想逃也逃不掉!合該存活的,就不准逗留找死!因為叫你逃偏不逃,一旦落入『兩獸』手裡叛教又被蓋獸印,到時被推入火湖可別怨懟。

關於『逃』,耶穌在《馬太福音第廿四章》中特別叮嚀要先『聞風鎮定』。在聽見到處有人自稱是基督與先知在招搖撞騙,並不時傳來打仗、饑荒、地震的消息時,不必過於驚慌失措,因這些宗教亂象與密集發生的重大災禍,乃進入『末世』後必然會有的徵兆。那甚麼時候才『望影而逃』呢?大家可得有心理準備。
當瞧見耶路撒冷聖殿開始動工重建時,就可以開始從容地逃向避難所了。當看到假冒以利亞的『陸獸』魅影,在新落成的聖殿祭壇上演一齣叫人目瞪口呆的火從天降神蹟時,千萬不要捨不得家當產業,也別想返家收拾細軟後再上路,必須頭也不回地狠心丟下一切拔腿就走,這是最後逃命的機會(太廿四15~20)。

耶穌以如此迫不及待掉頭走人的口氣來敘述『逃』的急切性,一來因為魔掌可怖,稍一猶豫、拖兒帶女、或有孕在身、或遇冰雪阻路,就會被『兩獸』的利爪掐扼擄掠無法動彈,那就慘了(所以見聖殿動工重建就可以早一步動身,別等火從天降時才要逃)。二來暗示上帝早已有所預備,只要人身能順利脫逃即可,縱使孑然一身也無妨。別捨不得家當,因『方舟避難所』內會備妥民生必需品。這就好似洪水前夕,將一對對負有進入新世界繁衍族類使命的動物帶進方舟之前,上帝早已事先吩咐挪亞儲存備妥所需的糧草一樣(創六21)。

不單避難所內一應俱全,甚至逃難途中一切食衣住行,上帝通通會派員沿途負責照料供應。因此,人只管乖乖聽從上帝的吩咐逃,把握『Who——誰必須逃、Why——為何要逃、When——何時才逃、Where——往哪裡逃』這『4W』即可。就在『聖殿重建、火從天降』的關鍵兆頭顯現時,毫不猶豫地盡力逃離就是。至於『逃』的途中之接應、補給與安全,以及用來『藏』的收容避難所之建造與防務,通通不勞操心,絕不誤事的上帝會事先派人打點妥當。約瑟與以利亞的故事,最能傳神表達這個『逃藏』的概念。

約3900年前,全地被一場大饑荒籠罩之前,有樁憾事發生,少年約瑟被那票黑心的哥哥賣到埃及去當奴隸,但全備的上帝,卻讓這身陷囹圄的奴隸,搖身一變成為埃及的宰相,甚至繼任的法老還尊稱他為『父』為『主』。原本是齣不堪入目的手足鬩牆悲劇,卻在上帝的巧手下,變為後來雅各家族安身立命的契機。

約瑟與但以理是《聖經》中最偉大的兩個解夢家,一個成為埃及的宰相,一個成為巴比倫的首輔。上帝給約瑟『七豐年』與『七荒年』的啟示,讓約瑟事先在埃及各地廣建糧倉,把『七豐年』收成的糧食囤積起來。當『七荒年』發動時,天下饑民都得到唯一有存糧的埃及糴糧以求活命。約瑟的獻策令法老王坐擁無數財富、牲口、田地、農奴,法老感念約瑟的卓越貢獻,促成日後慷慨贈地收容前來避難的雅各全家(創四十一29~57、四十七14~26)。

在迦南地飽受饑荒威脅的雅各家族也聞風前來埃及糴糧,但這只是上帝透過約瑟救拔雅各家族的初步計劃而已!由於饑荒長達七年,雅各家族食指浩繁,幾次奔波迦南與埃及糴來的糧也只能應付一時。故上帝要雅各於『七荒年』間舉家遷往埃及寄居,日後上帝會再帶他們回到迦南應許地,這是第二步計劃(創四十六1~4)。

約瑟的兄長面對幼時被賣為奴的宰相弟弟幾乎嚇破膽,不敢相認。約瑟愷切地說:『你們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來而自憂自責,這原是上帝差派我在你們以先來這裡,為要保全性命。現在這地的饑荒已經有兩年了,還有五年不能耕種,也沒有收成。上帝差派我在你們以先來這裡,為要給你們在地上留下餘種,大大施行拯救保全你們的性命』(創四十五3~11、五十19~21)。

約瑟打造埃及最富庶肥沃的歌珊地,作為雅各家族寄居的避難所(『歌珊』有『邊疆』之意,乃埃及的邊陲省分,與非利士交界)。約瑟要兄長們趕緊回迦南地,接應父親及所有族人前來歌珊,他會負責奉養雅各全家族。他囑咐兄長們:『不要耽延,免得你和你的眷屬並一切都敗落了,你們眼中不要愛惜你們的家具,因埃及全地的美物都是你們的』。約瑟還設想周到地從埃及派出車輛接應,並備妥路上所需用的盤纏、飲食、衣服等,讓逃難的雅各家族一路受到最妥善的照護(創四十五9~23)。

更絕的是,以農立國的埃及人素來排斥藐視畜牧業,牲口都交由奴隸照料。埃及人不喜歡與牧人打交道,故約瑟安置雅各家族在埃及的邊陲歌珊地放羊畜牧,如此一來,埃及人便不愛出入歌珊地,雅各家族可在法老腳下自成一格不受攪擾地悠遊過活,也可照祖先傳統習俗在多神崇拜的異鄉,自由地敬拜獨一的上帝(創四十六33、34)。

『為求保命、以存餘種、速來歌珊(邊疆)、不要耽延、免得敗落、不要不捨、自會奉養、不被攪擾』
,這是整段約瑟故事中,上帝安排救拔以色列十二支派脫離『七荒年』威脅的一連串重要經文鑰句。而約瑟『廣築糧倉』與『遷居邊陲』的做法,適切地指引我們如何因應『末期七荒年』之前後兩套救援工程。

當關鍵兆頭『聖殿重建、火從天降』顯現時,『末世』就邁入『末期』。今世代文明的最後七年,分成前後兩半段,前半段的三年半期間,上帝於全球設置十二處避難所,就好似約瑟在埃及全境廣設糧倉一樣。這十二處避難所會被打造成集體農莊的型態,將養活額頭上蓋有父名聖印等候被提的得勝者,並庇護這批戰士能安度『七號』之天災鬼禍。所以千萬別捨不得那幾分薄田、幾間陋舍,掉頭就走保命優先,避難所一應俱全。這一定要平時先做好心理準備,並事先規劃好交通動線,及隨身欲攜帶之物品,見關鍵兆頭顯現便立刻動身。

由於『七號』多屬彗星隕石撞擊引發的毀滅性大海嘯,其滔天巨浪可達千公尺以上,約四到五座台北101大樓的高度(火山爆發與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浪高二十到五十層樓)。十二處避難所除台灣外,其餘皆在各洲的內陸地區以防海嘯的侵襲。四面環海的小島台灣,又如何能敵擋超過千公尺高的巨浪襲擊呢?後文會詳細解釋千萬年來上帝打造這座非凡島嶼的連串奇妙作為。


彗星或隕石撞擊地球時,反作用力會將無數的岩石拋向空中變成無數的火球再落下。撞擊點那一圈白色的浪頭就是1000公尺高的海嘯。

得勝者於『末期』之半榮耀被提,接著時序進入『末期』的後半段,也是日子最艱困的階段。在這最後的三年半期間,全地只有兩處『末日方舟』能安度『七碗大災難』。西邊那座方舟位於聖地境外,是專門提供舊約選民躲藏的西乃山。東邊那座方舟位於亞洲大陸的地極處,則是專門給予未被提遭撇下的新約聖徒躲藏的海島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邊緣的台灣,就好似埃及邊陲的歌珊地一樣。

由於『七碗』時太陽要釀禍,地表將被高溫烤焦,因此西山東島兩座末日方舟將會是鑿空山體的地下工事,如此才能敵擋日頭的燒灼。屆時舊約猶太人與未被提遭撇下的新約信徒除非躲進這兩座方舟,否則難逃『兩獸』的逼迫追殺及大自然反撲的災難。台灣較特殊,在末七的前半段是地面農場的避難所,在末七的後半段則是山洞掩體的方舟。

就我所知,分布全球的十二處避難所於被提後會被廢棄。那些被接昇天的敬虔父母,其未成年子女或親人由於未達得勝資格不得不被撇下,在避難所被廢棄後,會被天使接到台灣方舟來安置,不然他們必成為『兩獸』獵殺的首要目標。這批敬虔人的後代,被隱藏在方舟三年半期間,將修習各項專業技能,待出方舟時已長大成人,肩負起建設千禧國度的工程,並負有『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的責任。所以凡被天使帶進西乃山與台灣方舟的新舊約聖民百姓,等於被命定為進入千禧新世界擔任繁衍後代的人類餘種。

『歌珊』原意為『邊疆』,乃雅各家族避難於埃及的邊陲一隅。保留給新約餘種的東方地極海島,也正好位於中國東陲孤懸海上的一個省份(台灣曾是中國大陸的一省)。『西山東島末日方舟』在『七碗大災難』中不受外力攪擾,猶如天邊海角一樂園,是怎麼辦到的呢?箇中玄機在於專門收容猶太人的西乃山與安置各族信徒的台灣,已成了世人眼中避之唯恐不及的『惡地險境』。

歌珊地的大城『蘭塞』,另有『惡之旗幟』之意。約瑟故意讓雅各家族寄居的歌珊地蘭塞城變成游牧區,埃及人憎惡羊的腥騷味,所以不願進入該地區。台灣方舟唯有在高掛『此地險惡,生人勿近』之旗幟的煙幕障眼下,才能暫被世人遺忘悠哉七年。究竟發生甚麼事才導致福爾摩沙美麗寶島,在一夕間變成外人憎厭的惡地險境呢?

台灣頭有兩座運轉中的核能發電廠(另有一座封存),台灣尾則有一座運轉中的核能發電廠。每座核電廠有兩座反應爐,台灣南北總共有六座運轉中的反應爐,猶如台灣頭尾擺了六顆核子彈。由於這三座核電廠已近四十年歷史,設備老舊不堪。根據《自然》雜誌發表的研究報告,全球最危險的三座核電廠,台灣就占兩座,正是北部的核一與核二廠(另一座在巴基斯坦),所以大台北地區榮登全球核災最高風險區域。至於全球最危險的十四座反應爐,台灣南北六座全上榜。

台灣這六座反應爐全都蓋在海邊,而日本福島核災正是地震海嘯沖毀冷卻系統導致爐心熔毀爆炸。一旦發生大地震或大海嘯,又或者是中共飛彈攻擊的話,這六座核子反應爐的爐心熔毀爆炸,將釋出大量致命的輻射毒物,二到四個小時內就能直接危害大台北及大高雄地區千萬住民的生命財產。

台電一直宣導國人說核能是很安全的能源,但事實上台灣這幾座反應爐興建時採用的安全係數非常低。例如:爐體混擬土的厚度僅能敵擋小型飛彈的攻擊,對於新一代具備穿透掩體能力的鑽地型高爆導彈根本毫無招架之力。又防震係數偏低,只能應付六級以下的地震(很慶幸921大地震發生在台灣中部)。更嚴重的是,興建前並未探勘反應爐底下是否存在活動斷層,結果六座反應爐就蓋在斷層上或附近。故一旦發生強烈的地震海嘯或軍事攻擊的話,這六座反應爐極可能對台島環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這三座核電廠成了台灣軍事防衛的罩門,中共只要瞄準這六座反應爐發射鑽地飛彈,如同在台灣頭尾引爆六顆核彈,就可令首都癱瘓半個台灣淪為惡地鬼域了!(所以,方舟避難所絕不可能設置在台灣的北部與南部地區。)當台灣如同發生過核災的美國三哩島、蘇俄車諾比、日本福島時,就沒人對台灣感興趣了,如此台灣才能在不受列強政治力的干擾下,稱職扮演收容避難所與末日方舟的角色。

                                 ※   ※  留 上 餘 種  ※   ※

接著,來看看以利亞的『逃』。約2900年前,北國以色列由惡名昭彰的亞哈王執政,他娶了異邦公主耶洗別為妻,這一王一后狼狽為奸,在都城撒瑪利亞興建『太陽神巴力』的廟壇(『巴力』到了希臘時期易名為『巴力斯』,即『宙斯』),並雕刻『巴力之妻海洋女神亞舍拉』的柱像供人膜拜,所做所為盡是亞畏上帝極端厭惡的惡事(王上十六30~33)。

亞畏上帝的先知以利亞,當著昏庸無道的亞哈王之面下了道咒詛,吩咐乾旱饑荒降臨懲罰以色列,導致天旱不雨長達三年,以色列境內哀鴻遍野。亞畏上帝指示以利亞藏身基立溪畔,安排了烏鴉早晚叼餅和肉來餵他,接著又安排了位寡婦接待他。三年饑荒期間,以利亞與寡婦一家全仰賴上帝顯神蹟供應所需。於此同時,另有百位忠於亞畏的先知,被亞哈王的家宰俄巴底這位敬虔人,從耶洗別的刀下搶救出來,秘密安置在兩處洞穴內藏匿,並用水和餅供養他們(王上十七、十八)。

以利亞向亞哈夫婦下戰帖,雙方約在迦密山上鬥法,以利亞豪氣干雲獨力迎戰四百五十位巴力假先知,以及四百位耶洗別所豢養的亞舍拉假先知。雙方約定誰能讓火從天降燃燒祭壇誰就贏,一整天鬥法下來,巴力與亞舍拉的假先知一敗塗地,以利亞在基順河畔手刃這群鬼魔的差役,一個也沒放過,精彩過程記錄在《列王紀上第十八章》。

以利亞只風光片刻就得倉惶逃離迦密山。以利亞的僕人告知說看見遠方海上升起一朵巴掌大的烏雲時,以利亞知道這是暴風雨欲來的前兆,他要僕人快去催促亞哈王趕緊駕車離開,否則必被風雨所困。霎時風雲變色降下驟雨,亞畏的霝降在以利亞身上,他腳程竟然跑得比亞哈王的馬車還快,上帝用神蹟幫助先知脫離暴風雨的襲擊。

跑到城裡躲雨才剛歇口氣的以利亞又得再逃命了。亞哈王把以利亞在迦密山上殺光乩童的事全講給王后聽,耶洗別勃然大怒發誓必報此血海深仇,她放話隔天要派人殺以利亞。以利亞只好逃到曠野,走了一整天,坐在樹下求死。幸賴天使為他準備餅與水,靠著那些食物的力量,以利亞又走了四十晝夜,來到西乃聖山。在一處洞穴裡,上帝吩咐他穿過阿拉伯曠野往敘利亞的首府大馬色去,在那裡要做三件事,一是膏立哈薛作亞蘭王;二是膏立耶戶作以色列王;三是膏立以利沙作先知接班人。

於此同時上帝頒布一條重要的『留下餘種』之聖諭,即『將來躲避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戶所殺;躲避耶戶之刀的,必被以利沙所殺。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未曾與巴力親嘴的』(王上十九15~18)。這道聖諭主要是說,常常悖逆毀約的選民惡貫滿盈,將來必遭連番的殺戮懲罰,但上帝為了不讓自己失信於亞伯拉罕的緣故,會在百姓中特意留下一些剩餘之民,好讓以色列不致滅種。而在連串災殃刑罰臨到之際,有幸獲得上帝救拔免死之人,其身上共通的特質便是『忠貞忌邪』。

以利亞與俄巴底留下的這段『逃』與『藏』的故事,將在『末期』重新上演。『海獸敵基督』看起來像不像以色列軍政首腦亞哈王?『陸獸假先知』像不像以色列宗教首腦耶洗別?而逃到西乃山日後被接升天的以利亞,像不像是『逃到避難所等候被提的得勝者』?那一百位被俄巴底藏在兩處洞穴內供養的亞畏正牌先知,像不像是『躲在西山東島兩座山洞掩體裡的剩餘之民』?

沒有世界末日就沒有新的和平公義國度,今世代文明的終結已無法避免,世人將在連串的災殃中輪番被屠宰,但信實的上帝依舊網開一面,到時祂會為自己留下『七千個餘種』好進入新世界繁衍播種。以利亞與俄巴底的故事、以諾被提昇天和挪亞全家進入方舟避難的故事,在在告訴我們,毀滅之前上帝分兩梯次救人,先接一批身體改變昇天入伍的得勝者當剿魔戰士,後藏一批留住性命建設新世界的肉身餘種,這是十字架以後上帝另一個計劃高潮,也是末代信徒必須知道的奧秘真理。

天使曾告訴我:『你領受、傳講的訊息是上帝於末後的日子要進行的兩階段拯救工程,屬於特殊啟示,故別指望會得到普羅大眾的認同,但那被點名呼召的戰士自會豎耳聆聽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清楚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了吧?是『位居要津有錢有勢有能力挖洞穴庇護許多義人的俄巴底』呢?還是『嚮往被提敢於迎戰邪惡的以利亞』呢?或者是『寧願隱藏在洞穴裡也不想討好亞哈與耶洗別的亞畏正直僕人』呢?

                                ※   ※  以 退 為 進  ※   ※

結束本章前,想和大家分享一個二次大戰期間發生在歐洲戰場上扭轉乾坤、跟『逃』有關的重要戰役,即『敦克爾克大撤退』的傳奇事跡,好讓大家明白『逃藏保命等待反攻』才是重要,不要以為『逃』很可恥,而被華夏傳統那套『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的愚忠給耽誤了。大夥都死光光不就亡國了嗎?唯有活著才有反敗為勝的機會與希望嘛!

二次大戰發生兩大奇蹟,一是1929年爆發的全球經濟大蕭條,百分之卅的失業率造就了三年後噬血魔頭希特勒旋風式發跡的神話。希特勒原是一個其貌不揚愛泡酒吧的流浪漢,短短數年靠一張嘴就登上了德國的元首寶座,被國人瘋狂追捧為『救世主』。一次大戰時他還只是個小小伍長(比班還小的單位,約三到五人),二次大戰時,他搖身一變成為指揮全球最強悍的武裝部隊之三軍統帥,閃電襲捲歐、非大陸,令六百萬猶太人死於集中營、四百萬蘇俄戰俘遭屠殺、一千八百萬蘇俄平民命喪黃泉,這不是奇蹟是什麼?

但打破希特勒旋風式發跡神話的是另一項奇蹟——『敦克爾克大撤退』,就是這一『逃』敲響了德意志納粹帝國的喪鐘,因逃出死地的卅多萬兵力,成為四年後扭轉歐洲戰局的『諾曼地登陸戰』之主力部隊。許多昔日丟槍棄甲顏面無光的小逃兵,四年後變成揮軍直刺納粹心臟柏林的領導軍官。

一千年前,幾位宣教士在法國西北部一處漁港的白淨沙灘上蓋起一間教堂,此後這地方就以土話『敦克爾克』為名,意即『建在沙灘上的教堂』。敦克爾克隔著英吉利海峽、多佛海峽與英國倫敦遙遙相望。從敦克爾克往諾曼第方向瞧,可見一座早三百年,於西元708年依山傍海興建的雄偉古教堂。這座教堂乃天主教除耶路撒冷、梵蒂岡外,排名第三的重要聖堂,名叫『聖米迦勒修道院』,該院所在的這座濱海山丘就名『聖米迦勒山』。

『聖米迦勒山』最特殊之處,在於它唯一對外四哩長的沙灘步道,漲潮時會被漲溢的海水淹沒,此時整座山仿如漂浮在海面上的孤島,而位於山巔的『聖米迦勒修道院』就像是漂在海上的一座教堂,此奇觀自古就吸引天主教徒前往朝聖,連法國人都稱此孤島乃畢生必遊之境,如今也成為世界旅人嚮往的度假勝地。

1936年,德、意、日結盟自詡為『世界的軸心』,此舉更強固希特勒發動戰爭以征服全球的信念,於是1939年希特勒下令閃電侵吞波蘭,二次大戰於焉全面爆發。英國派遣了數十萬遠征軍渡海協同三百萬法軍對抗德軍,歐陸西戰線上的英、法聯軍兵力是德軍的四倍之多,且有號稱堅不可摧之『馬其諾防線』賴以憑藉,故英、法聯軍自恃德軍會知難而退,轉向東戰線去打蘇俄。

由於英、法聯軍志在恫嚇並無意開打,所以西戰線嗅不到絲毫的硝煙味。正因英、法聯軍撥錯算盤,沒有趁兵力優勢一舉消滅來犯德軍,希特勒便利用這靜默對峙的八個月空檔期間,日以繼夜大量生產新式坦克飛機並大舉徵兵動員,德軍的兵力一下子凌駕對手之上。英、法聯軍終於嚐到苦果,為其姑息養奸付出慘痛的代價。

1940年4月,希特勒輕易地將北歐納入版圖,此時德軍已做好對付西戰線的英、法聯軍之萬全準備。5月,德軍出乎意料地進犯中立國荷蘭、比利時,接著借道穿越阿登山區的茂密森林,繞過有百萬大軍駐守的『馬其諾防線』。德軍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勢如破竹地挺進,英、法聯軍不堪一擊被修理得潰不成軍,剩餘的四十萬大軍被逼至敦克爾克的狹小海灘上。前面是波濤洶湧的大海阻斷去路,後面是如狼似虎的追兵緊咬不放,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了。

在絕望中,英國軍民展開一整天的『全國禱告日』,結果希特勒竟出乎意料地下了一道命令,他要坦克部隊原地停駐三天。平素狂風大作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竟也出奇地平靜,讓聯軍有撤退的機會。就在一連串料想不到的奇蹟下,原本只打算搶救出三萬人的撤退計劃,竟然救出了十倍之多,成為日後扭轉戰局的關鍵,可說是改變近代史的一『逃』。如果沒有『敦克爾克大撤退』,英國本土的防務大概只能靠警察和童子軍、娘子軍了,整個二次大戰戰況將完全改觀,人類歷史也將改寫。

甫上任的英國首相邱吉爾,親自擬定一項大膽的撤退計劃,代號為『發電機行動』,總共徵召動員了八百五十艘大小船隻,連漁船及木製的小帆船,只要能浮的,都派上用場。許多平民駕著自家船隻響應呼召,冒著砲火來回穿梭海峽,將一批批士兵搶運回英國。一連數天反常的風平浪靜,讓這些破舊小船也能橫渡惡水,順利救出十倍的兵力,真可謂小兵立大功。不單是風平浪靜這奇蹟而已,在九晝夜的撤退行動中,不時飄來濃霧籠罩整個敦克爾克海面,讓德軍的轟炸機與艦艇幾次圍剿徒勞無功,令聯軍的傷亡降至最低。奇妙的是,海上氣象出奇的好,陸地氣候卻異常地差,令德軍地面部隊無法順利行軍,為海上撤退行動多爭取些時間。

小小的沙灘上擠滿了傷兵,敦克爾克市區已被德軍日以繼夜的砲擊轟得滿目瘡痍,除一座教堂完好外,所有房舍盡都傾頹,德軍戰機鎮日來回掃射轟炸沙灘港口,等候登船的阿兵哥卻井然有序,無一人爭先恐後,軍官們或在槍林彈雨中拿著鏡子刮鬍子,或提著釣竿在船首悠然垂釣,對身旁德軍砲彈激起的浪花水柱投以輕藐的微笑,就是這分力量安定了四十萬大軍。

傷兵們相互攙扶,在蘇格蘭風笛的伴奏下吟唱聖詩,泅著血色的海水依序登艇,揪住淚水遙望漂在海上的『聖米迦勒修道院』,彷彿天使長米迦勒率所部天軍列隊展翼護衛這群手無寸鐵的哀兵,這場景就連德軍將領都為之動容,給予『敦克爾克大撤退』最高評價,原來『逃』也要能逃出個讓敵手不得不欽佩的榮譽來。
總共近卅四萬名士兵運抵英國,其中法軍有九萬名。死裡逃生回歸故土的英軍欣喜若狂,但法軍卻是兩樣心情,因他們成了流落異鄉的亡國殘兵,一個個沒精打采地跌坐地上。但從一艘最後抵達靠岸的運兵艦上,在軍旗與鼓手的前導下魚貫齊步走下一隻隊伍來,正是向以紀律嚴明著稱的『法國近衛團』。他們不因一時挫敗而亂紀,一如平日精神抖擻挺胸昂首列隊行進,他們不認為自己是沒用的逃兵,視此撤退乃素常的轉進移防。這一小撮人激勵了那一大群茫然消沉的同袍,一個個起身整理儀容自動加入隊伍的後面,九萬法軍再度被激勵,秣馬厲兵等候四年後反攻回鄉。

戰史給予『歐洲的光復和德國的滅亡始於敦克爾克』這句中肯的評語,真是實至名歸,也希望這頁不朽的撤退逃命傳奇,能令大家對『末期』的『逃藏』有些聯想與啟發。

 
東方 。 地極 。 海島 。台灣方舟 ∣ 財團法人東台方舟基金會
累計瀏覽人次  歡迎入內瀏覽採用不需同意。轉載煩請註明出處.
© Copyright 2012 台灣方舟 JAHWEH.TW   All Rights Reserved.